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
首页 > 廉政文化 > 廉政史鉴
备豫不虞 为国常道
来源: 发布时间:2018-01-19 10:28

  “备豫不虞,为国常道。”当前,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,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,但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,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,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,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,绝不能犯战略性、颠覆性错误。——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

  “备豫不虞”最早出自《左传》。“备豫”是预防,“不虞”指意料不到的东西。“备豫不虞”是指提前做好防范,以备不测。文公六年,鲁国正卿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,出使前,他派人去问:“如果在我出使期间,晋国发生国丧,我应该行使怎样的礼节?”当时他派出的人很不理解,认为现在没有这种情况,这样的问题没有意义。季文子则说:“备豫不虞,古之善教也,求而无之,实难。过求何害?”意思是,万事提前做好防范,这是自古以来的好习惯,如果我们现在做好了准备,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,那也没有关系。但万一出现了这样的情况,我们临时去请教,这就很困难了。所以我们现在多想一步有什么害处呢?后来在《贞观政要》中,魏徵同样以这句话劝诫唐太宗要有忧患意识,安而不忘危:“备豫不虞,为国常道。岂可以水未横流,便欲自毁堤防?”由于唐太宗听取魏徵的劝诫,执政期间尚能居安思危,善始敬终,这也是促成贞观盛世的重要原因吧!

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,类似“备豫不虞,为国常道”的典故和告诫比比皆是。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”,揭示的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;“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”,总结的是治国修身的宝贵经验;“卧薪尝胆”,表现的是一种报仇雪耻、发愤图强的精神。还有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名为《泾溪》的诗写道:“泾溪石险人兢慎,终岁不闻倾覆人。却是平流无石处,时时闻说有沉沦”,更是充满哲理,揭示了事物险与不险、危与不危相互转化的内在规律。

  事物的矛盾运动皆如此。风和日丽中可能暗伏着风暴,安详平静中可能潜藏着风险,看似健壮的身体可能已被某种病毒侵入。然而,这并不是说,我们只能听凭变局的摆布,无所作为。相反,人类的智慧恰恰在于能够认识事物的规律性,应对变局,趋利避害,变害为利。强兵以固国,造林以防沙,疏浚以排涝,强身以祛病。人类正是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,未雨绸缪,防患于未然,建立预防安全保障体系来防范和化解风险的。

  世上万事万物,只看到成功、顺利、有利的一面,看不到曲折、困难、风险的一面,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,因而也是危险的。卧薪尝胆的勾践在马厩里的明志,已奠定了东山再起的胜局,而沉湎于安逸享乐的夫差在华屋中纵情声色,已埋下了失败的种子。勾践与夫差结局的相互转化,是对“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”一说的最好注脚。可惜的是,在我们身边,总有那么一些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、不屑一顾的姿态,总感觉危险与己无关,自我感觉良好。殊不知,当这种想法在头脑中滋生之时,危险也在暗处悄然地确定了它的目标。

  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”深谙历史规律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共产党人,总是具有洞察未来的深邃眼光,常怀忧患意识,树立底线思维,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化解风险,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。在党的七大上,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、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,毛泽东同志却专门讲“准备困难”。他说,在看到“光明”的同时,更要准备困难。困难多得很,比如外国大骂,国内大骂,失去几大块根据地,党内出现悲观心理、疲劳情绪、经济困难,国际长期不援助我们,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事……他竟一口气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面临的17条困难。正是具备这种忧患意识,预见即将面临的各种困难,“准备想各种办法对付之”,我们党才掌握了战略主动,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,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无论是治党治国治军,还是内政外交国防,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,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,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,得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赞许,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。正是在取得伟大成就、不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的时候,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“居安思危,知危图安”,体现了深邃的历史眼光、高超的政治智慧、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担当。

  “未来很远,我们的眼光更远。”今天,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繁重艰巨的任务,必然还会遇到更多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困难,遭遇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,但只要我们始终做到居安思危、知危图安,把困难设想得严峻些,把各种应对准备得周密些,把预测和防范风险的本领练得高强些,就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,不为任何干扰所惑,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”,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,书写华美的新篇章。“到黎明时分,我们定能进入那座壮美的城池……”(向贤彪)

  链接

  “备豫不虞,为国常道”见于唐代吴兢编选的《贞观政要》,是魏徵劝谏唐太宗说的话,原文如下:

  城狐社鼠皆微物,为其有所凭恃,故除之犹不易。况世家贵戚,旧号难理,汉、晋以来,不能禁御;武德之中,以多骄纵;陛下登极,方始萧条。仁方既是职司,能为国家守法,岂可枉加刑罚,以成外戚之私乎!此源一开,万端争起,后必悔之,将无所及。自古能禁断此事,惟陛下一人。备豫不虞,为国常道。岂可以水未横流,便欲自毁堤防?臣窃思度,未见其可。

【编辑:罗玮